国内NGO企业沟通指南问世 致企业社会责任话题升温

由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以下简称伯尔基金会)和欧洲欧盟驻华代表团资助编撰的《NGO企业沟通手册》于2012年11月21日在北京以印刷版和网络版出版发行,读者可免费下载。这是国内第一部专为本土民间组织编写的关于如何跟企业打交道的指南。

历时一年编写而成的《NGO企业沟通手册》收入了来自NGO、企业、非公募基金会、公益组织孵化器等方面的37个案例,展现NGO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常见的三种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特别探讨了NGO如何监督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的话题,全面讨论民间社会与企业这两大部门之间如何开展长期的、可持续的沟通合作以解决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促会)和Internews北京办公室国际传播促进中心全力协助了本手册的编写发行工作。

“该手册与2008年伯尔基金会和中国民促会合作出版的《草根组织媒体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媒体手册》)一样,是NGO能力建设丛书的一部分,是免费提供给NGO工作人员和关注公益事业的人士的。《媒体手册》是该系列丛书的第一册,而《NGO企业沟通手册》是丛书的第二册。”伯尔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首席代表博盟 (Michael Busgen) 说。

目前中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涉及环保、扶贫、劳工等多个领域,如手册案例所示,民间组织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民间组织越来越经常地代表公众要求企业解决其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本土NGO仍然存在着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伯尔基金会希望通过出版这一套NGO能力建设丛书,帮助本土NGO机构、员工及整个行业加强与企业、媒体沟通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快速成长起来,博盟说。

手册免费下载地址:http://www.cango.org/newweb/doc/goutongshouce.pdf

《NGO企业沟通手册》收入的37个案例中,24个由绿色和平、乐施会、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美国联合劝募会 (United Way of America),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淮河卫士、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天津绿色之友、南京绿石等国际和本土NGO提供,十个由知名企业提供,两个来自南都、万通公益基金会,一个来自公益组织孵化器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

案例显示,目前在中国,NGO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方式一般分为对峙型、合作型、对峙加合作型三大类,其中对峙加合作型最为稀少,虽然这可能是两大阵营之间最为成熟、可持续的一种沟通方式。“希望NGO朋友们可以借鉴手册中众多案例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监督企业完成其社会责任。”博盟说。“手册的发行有可能导致社会上方兴未艾的关于CSR讨论再度升温。”

为便于常年奔波于一线的本土草根NGO工作人员随身携带阅读和记笔记,该手册设计成32开本袖珍读本,用轻质纸印制,每篇之末配以思考题和答题纸。为了更生动形象地体现民间组织和企业的互动情形,作者编写了20幅连环画《晓民和小美的故事》,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著名漫画家胖兔子粥粥绘制而成,分置于书中,讲述了乡村环保人士陈晓民与世界500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经理邢小美相识、相知、合力保护环境的故事。

“2008年以印刷版和网络版同时出版的《媒体手册》,得到了NGO、媒体、专家学者的诸多赞许,由此我们才发现NGO对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很大,而我们是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供分享的,所以2011年决定编写第二本手册。” 中国民促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说。

黄先生指出,随着国际官方援助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公益环境的变迁,民间组织不得不思考如何长效地规划机构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基金会和企业仍然是民间组织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民间组织与企业合作呈现出两极化的现象,即民间组织一旦成功敲开企业之门便可能保持长期合作;而跨不进门槛的民间组织则可能永远徘徊在企业大门之外。这本手册旨在与民间组织分享如何敲开企业大门的案例,从而促进两大部门之间真正有效、建设性的互动和合作。”

作者梅月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曾在国内外新闻媒体、跨国公司、国际公益组织、培训机构供职,她也是《媒体手册》的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撰写了《NGO企业沟通手册》第五章中的“网络媒体”部分。

相关机构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欧洲欧盟驻华代表团
活动/项目领域 支持型NGO
活动/项目资源 其他CSR项目
起止时间 0000-00-00 00:00:00 - 0000-00-00 00:00:00
相关网址 http://gongyi.qq.com/a/20121121/000030.htm

活动图片